当前位置:首页>卫健动态
疫情防控、疫苗接种、老年人就医......市卫生健康委回应市民关切
发布时间:2022-02-25 10:32 来源:昆明市卫生健康委
2月15日上午,昆明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、主任张云海一行做客《春城热线》,回答了市民关注的疫情防控、新冠疫苗接种、老年友善医院建设、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等方面的问题。
春节以来,市卫生健康委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形势变化,及时分析、研判、堵塞风险点,强化值班值守,做足应对准备,境外输入闭环防控成效显著,常态化防控工作有力有序,昆明市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平稳。
疫情防控措施细致到位
目前,疫情防控方面的重点工作主要有:
>>> 保障春节返程。继续按照国家“五个不得”的要求,科学精准落实各项春运防控措施,保障春节返程人员安全有序流动。(“五个不得”:①不得随意禁止外地群众返乡过年;②不得随意扩大限制出行范围;③不得将限制出行的范围由中、高风险地区扩大到所在地市及全省;④不得对低风险地区返乡群众采取强制劝返、集中隔离等措施;⑤不得随意延长集中隔离观察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限。)
>>> 加强国内中高风险地区人员排查。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,分区、分级、分类精准做好人员排查管理,严防国内疫情输入。
>>> 强化疫情监测预警。继续做好“应检尽检、愿检尽检”人群的核酸检测筛查,逐步扩大“应检尽检”检测范围、增加定期检测频次,做好异常症状病例排查、报告和转诊。
“亮码通行”已成习惯
>>> 坚持“人物同防”。加强进口食品冷链从业人员、环境、食品样本的监测检测,严防食品冷链传播风险;严格航空输入防控闭环的全流程管理,强化隔离服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,安全规范提供服务。
>>> 加强医疗机构院感防控。继续严格落实预检分诊、首诊负责制,加强发热门诊管理,充分发挥“哨点”作用。
>>> 坚持“多病同防”。加强流感、肺炎等春季高发传染病的监测和防制,防范疫情叠加风险。
自2020年12月启动新冠疫苗接种以来,昆明市顺利完成了重点行业从业人员、18岁以上、15岁—17岁、12岁—14岁、3岁—11岁等各阶段全程接种任务。 截至2月15日零点,昆明市已有854.83万人完成新冠疫苗接种,累计接种2112.98万剂次。其中836.3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,全人群接种覆盖率101.02%,全程免疫率98.84%,接种量全省第一。
新冠疫苗接种
市卫健委呼吁:已完成全程接种6个月以上的18岁以上人群尽快接种加强针,以获得最佳保护效力;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老年人基础病多,感染新冠肺炎后容易发展成为重症,接种后获益更大,应尽快完成接种,对自己健康负责,让家人放心。
创建“老年友善医疗机构”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的一个目标。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,关注老年人的疾病和功能状况,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安全、友善、适宜的医疗环境。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有很多细化指标,如:规范医护人员对老年患者的态度、行为和用语要求;建立老年患者双向转诊机制;设置人工挂号窗口和现金收费窗口,并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;老年病房内墙角及桌椅有防撞条,有无障碍洗手间,有方便老年人弯腰起身的扶手,有紧急呼叫器等。
让老年人舒心就诊
目前,昆明市已有119家医疗机构达到创建标准,被正式命名为“云南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”,其中包含综合医院42家,基层医疗机构77家。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委所属医疗机构已100%完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。
2022年,昆明市将再创10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,并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十件惠民实事之一。
昆明市从2019年开始,积极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工作。在完善政策体系、推进普惠托育服务、规范机构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。 截至目前,全市争取到国家普惠托育项目5个,西山区政府在全市率先投资兴建了第一所公立托育机构——西山区第一托育园。 对托育机构开展卫生评价和备案工作,开展示范性托育机构创建,规范托育机构发展,提升托育机构服务质量。截至2021年底,全市提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机构664家,总托位数10560个,千人托位数达1.2个。
幼儿照护机构
下一步,昆明市将努力增加托育的供给,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,提高托育服务的便捷性。逐步满足家庭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,持续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的健康发展。
截至目前,昆明市共有: 省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家:昆明市延安医院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3家:昆明市延安医院、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、昆明市儿童医院 市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1家:昆明市妇幼保健院 除了有市级医院、省级医院,另有多家三级、二级民营医疗机构补充,已经形成层次多样,功能齐全、覆盖全市的救治网络,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,做好了应对三孩政策落地后的母婴安全医疗需求。